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44

松滋渡望峡中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0 13:39:22 〔唐〕刘禹锡

tóuqīnghánméiyúnróngróngxuěshuǐlái

mèngzhǔcǎozhǎngchǔwànglínghēiyǒuqínhuī

rénlèiyīngyuánshēngluòshǔchuáncóngniǎodàohuí

shíèrfēngchùsuǒyǒngāngōngwàishìhuāngtái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2342.html以上内容就是松滋渡望峡中古诗拼音全文,松滋渡望峡中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刘禹锡;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松滋渡望峡中译文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微微的冷雨洒在渡口的寒梅上,天边白云流动,好像雪花化水泻下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云梦泽中的洲渚上荒草长得遮盖了旧日的楚国山川,楚夷陵一带的黑土里还有当年秦兵焚劫的余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巴人的泪水随着哀猿的鸣声落下,蜀客的船只沿着曲折的三峡返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青青的巫山十二峰在哪里呢?那永安宫外的荒台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阳台。

松滋渡望峡中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诗。

此诗首句先写渡口之景,细雨霏霏,洒落在寒梅之上,美则美矣,但不免使人产生凄迷之感。这就给全诗笼上了一层迷惘的气氛。第二句写看见融化后的雪水从云间奔涌而来,已转入“望”字。“寒梅”、“雪水”点明时令。

第三、四句迪怀秦楚旧事,并写望中所见陆上之景。“楚望”出自《左传·衰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

松滋渡望峡中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松滋渡望峡中创作背景

刘禹锡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贬连州刺使出京,在外任共历二十二个年头。其间曾担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这首诗应是长庆元年(821)冬未春初赴菱州仕途中所写。

松滋渡望峡中作品简介

《松滋渡望峡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此诗首二句写从渡口远望江水奔流而下的气势;三、四句写身临楚地而回忆楚国旧事;五、六句写巴蜀水险人愁;末二句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巫峡而及永安宫、阳台山,自热也会进而想及巫山神女的传说。诗中采用景中藏情,浑然不露的手法,其自然感慨,尽从景得。

松滋渡望峡中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 松滋渡望峡中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山风凝笑脸,朝露泫啼妆。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

  • 立春后五日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作。还有惆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