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渡望峡中译文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微微的冷雨洒在渡口的寒梅上,天边白云流动,好像雪花化水泻下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云梦泽中的洲渚上荒草长得遮盖了旧日的楚国山川,楚夷陵一带的黑土里还有当年秦兵焚劫的余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巴人的泪水随着哀猿的鸣声落下,蜀客的船只沿着曲折的三峡返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青青的巫山十二峰在哪里呢?那永安宫外的荒台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阳台。
松滋渡望峡中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诗。
此诗首句先写渡口之景,细雨霏霏,洒落在寒梅之上,美则美矣,但不免使人产生凄迷之感。这就给全诗笼上了一层迷惘的气氛。第二句写看见融化后的雪水从云间奔涌而来,已转入“望”字。“寒梅”、“雪水”点明时令。
第三、四句迪怀秦楚旧事,并写望中所见陆上之景。“楚望”出自《左传·衰公六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章,楚之...
松滋渡望峡中作品信息
松滋渡望峡中创作背景
刘禹锡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贬连州刺使出京,在外任共历二十二个年头。其间曾担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这首诗应是长庆元年(821)冬未春初赴菱州仕途中所写。
松滋渡望峡中作品简介
《松滋渡望峡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此诗首二句写从渡口远望江水奔流而下的气势;三、四句写身临楚地而回忆楚国旧事;五、六句写巴蜀水险人愁;末二句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巫峡而及永安宫、阳台山,自热也会进而想及巫山神女的传说。诗中采用景中藏情,浑然不露的手法,其自然感慨,尽从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