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三首·其二译文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凉风过后雨又下起,秋风秋雨乱纷纷,四海八荒笼罩着一色的阴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雨幕茫茫辨不出来牛和去马,浑浊的泾水与清澈的渭水也混淆难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谷穗生了芽子黍穗霉烂变黑,农民的灾情却传不到朝廷。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域中斗米可换得一床被褥,只要双方认可就不计二者价值是否相同。
秋雨叹三首·其二赏析
第二首中,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秋风洒落,而秋雨却繁腻不绝,纷纷若世之喧嚣,缥缈如病中呓语。“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整个世界都蛰伏在一片乌云之下,齐奏着同样颓然、绝望的主题,人生如飞蓬,此时亦无路。“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世界如此浑浊,物皆不辨,道者无存。古者天人交感,泾渭水之清浊不辨,应是射人世之道理毁,伦理乱也。若...
秋雨叹三首·其二作品信息
秋雨叹三首·其二创作背景
《秋雨叹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秋雨叹三首·其二作品简介
《秋雨叹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秋天连月雨灾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第二首实写久雨,叹人民生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