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诗译文
茶山诗赏析
《茶山诗》此诗为唐德宗时湖州贡茶之事所作,描述了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地方官的贪婪残暴,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不满与愤激之情。诗人在诗的开头就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统治者:“后王失其本,职吏不敢陈。”斥责他们丢掉了治国之本。随后诗人进一步指出地方的一些假公济私的奸官为了寻求升迁而催办贡品,这是进贡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然后诗人描写...
茶山诗作品信息
茶山诗创作背景
《茶山诗》袁高于公元784年春天(唐德宗兴元甲子年)创作,并在顾渚山摩崖石刻。任湖州刺史时。茶山指浙江长兴西北之顾渚山,山上产紫笋茶,唐代宗时始为贡品。唐德宗时每年为此役工三万余人。公元784年春天,袁高在督造贡茶结束时,将亲见的种贡茶弊端叙作一诗,付急随贡茶一起呈唐德宗,并把诗文刻石置贡焙入。这是唐代唯一敢于公开反对贡茶的官员。
茶山诗作品简介
《茶山诗》是唐代诗人袁高的于兴元甲子年,784年春天创作。此诗通过对唐德宗时湖州贡茶之事的描述,反映了因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地方官的贪婪残暴而导致劳动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不满与愤激之情。全诗语言精练,格调悲愤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