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12

渡扬子江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0 17:50:36 〔唐〕孟浩然

guìzhōngliúwàngkōngliǎngpànmíng

línkāiyángzi驿shānchūrùnzhōuchéng

hǎijǐnbiānyīnjìngjiānghánshuòchuīshēng

gèngwénfēngxiàqiūshēng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22285.html以上内容就是渡扬子江古诗拼音全文,渡扬子江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孟浩然;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渡扬子江译文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我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岸边送来了秋天的讯息。

渡扬子江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横渡扬子江时所见秋景,以属于视觉的“望”字贯通全篇,“行”字暗含其中,诗人在行船中远望,故景物一直是移动的。诗人写景中又杂入触觉和听觉感受,写出一片秋意。

首联紧切诗题“渡”字,着重描写江流本身。“桂楫中流望”,是说作者乘坐的船到了江中间,举目眺望。该交代很重要,因为后面所描写的景色多以此为出发点。“空波两畔明”,正是中流所望、江中所见情...

渡扬子江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渡扬子江创作背景

作者丁仙芝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直至开元十八年(730)仍未授官,仕途偃蹇,后官仕余杭县(今属浙江)尉,该诗是作者被调任余杭县尉渡过长江时所作。

渡扬子江作品简介

《渡扬子江》是唐代诗人丁仙芝(一作孟浩然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横渡长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直写江岸风光,明朗而空灵。中间两联承首句之“望”字而来,描写了舟行江中的所见之景。这四句诗对仗精工,远近相生,动静结合,声色参杂,极富立体感。尾联以秋声秋叶作结,点出诗人的秋愁,即乡愁。虽然诗中并未明写乡愁,但随着诗情的深入,这种乡愁自然而现,这也是诗人功力所至的表现。

渡扬子江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 薛阳陶觱篥歌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陶歌觱篥。乌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俊逸。桥山殡葬衣冠后,金印苍黄南去疾。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

  • 池上

    正怜佳月夜深坐,池上暖回燕雁声。犹有渔舟系江岸,故人归尽独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