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译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
夜归鹿门山歌作品信息
夜归鹿门山歌创作背景
《夜归鹿门山歌》这首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公元708年(景龙二年)至公元712年(先天元年)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夜归鹿门山歌作品简介
《夜归鹿门山歌》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