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行译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北风行赏析
《北风行》这是一首乐府诗。此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
北风行作品信息
北风行创作背景
《北风行》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一说冬天),当时李白游幽州(今北京、天津与辽宁朝阳一带)。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
北风行作品简介
《北风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全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它抓住焚毁白羽箭的行动来刻划思妇睹物思人的矛盾心理状态,捧土塞黄河的比喻突出了思妇「恨难裁」的愤怒心情,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他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也历来被人们称为诗歌中夸张的典范、比喻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