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44

秋风函谷应诏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0 02:44:34 〔唐〕徐惠

qiūfēnghánjìndòngshān

yǎnsōngqiānlǐngshàngèrlíngjiān

yúnchóu广guǎngluòcǎnzhòngguān

shípiāoyīngyànzhēnrénhái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43954.html以上内容就是秋风函谷应诏古诗拼音全文,秋风函谷应诏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徐惠;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秋风函谷应诏译文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秋风从函谷关吹起,凌冽的寒气惊动了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秋风函谷应诏赏析

徐惠的《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雄关的秋风、山河的朔气,千岭的偃松、古陵的风雨,广隰的低云、重关的落日。诗人意在大肆地渲染着函谷关的萧飒秋景,格调古朴深沉,充满了浓郁的男子气概。中间着力使用“愁”,“惨”二字,渲染了秋天寒冷而肃杀的悲慨格调。末句“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

秋风函谷应诏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秋风函谷应诏创作背景

《秋风函谷应诏》作于贞观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当时唐太宗亲征高丽,率大军从长安前往洛阳,再到定州,经过函谷关时,徐贤妃应诏作此诗。

秋风函谷应诏作品简介

《秋风函谷应诏》本诗的作者是唐太宗的妃嫔徐惠(即徐贤妃)。此诗作于贞观十八年农历十一月。时唐太宗亲征高丽,先率大军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在那里停留数月后,再发定州,随后从定州前往辽东。徐贤妃一路陪伴太宗,直至定州。在经过函谷关时,应诏写下此诗,浓墨重彩的描绘了函谷关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境界弘大,气势雄浑。

秋风函谷应诏作者简介

徐惠

徐惠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今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猜你喜欢

  •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 送蒋尚书居守东都

    凤辇幸秦久,周人徯帝情。若非君敏德,谁镇洛阳城。前席命才彦,举朝推令名。纶言动北斗,职事守东京。郑履下天去,蘧轮满路声。出关秋树直...

  • 宿灵岩寺

    明月溪头寺,虫声满橘洲。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古树云归尽,荒台水更流。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