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联句译文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涓涓细流穿越千山万壑后,一起汇集在崖前形成瀑布,远看才知道它们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那些小小的溪涧怎么可能将它们留住呢?它们心向大海,立志成为滔天的巨浪。
瀑布联句赏析
《瀑布联句》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话共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瀑布联句作品信息
瀑布联句创作背景
《瀑布联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唐宣宗李忱因母亲地位卑下,侄子文宗、武宗常把他当成小丑戏耍。他用无言对待各种加诸于他的猜忌、打击,在艰难困苦中默默地忍受,但他并没有消沉。他逃避人世做了僧人。游行江淮,寻访名山禅院,一日,遇黄檗禅师,(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并与之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 当为续成之。’”遂有《瀑布联句》。
瀑布联句作品简介
《瀑布联句》是唐代香严闲禅师与唐宣宗李忱共同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涓涓细流形成瀑布的曲折过程;次句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志行高远之意;第三句回到溪涧,照应首句;第四句写海涛的景象,是说必将大有作为。全诗通过刻画瀑布的完整性格,来塑造一个有志者的形象,富有诗情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