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34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19 04:48:07 〔唐〕刘长卿

jīngxíngchùméitáijiànhén

báiyúnjìngzhǔchūncǎoxiánmén

guòkànsōngsuíshāndàoshuǐyuán

huāchánxiāngduìwàngyán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6272.html以上内容就是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古诗拼音全文,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刘长卿;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译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赏析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作品简介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全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作者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放言五首·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