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07

有感五首·其五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09:33:49 〔唐〕杜甫

dàomièrénháiluànbīngcánjiāng

dēngtánmíngjuéjiǎbàozhǔěrchí

lǐngjùnzhézhīguānjiēyǒu

yuànwénāitòngzhàoduāngǒngwènchuāng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68696.html以上内容就是有感五首·其五古诗拼音全文,有感五首·其五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有感五首·其五译文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盗贼已经歼灭人心还是混乱,军队无事将领反而自我惊恐起来了。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登坛拜将是真拜将而不是假节,你们报答君主为什么还有迟疑?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藩镇权重,郡守不得自主,领郡没有气色,赴任也有怨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希望能听到哀痛之诏,庄严的皇上能抚恤穷苦百姓。

有感五首·其五赏析

赏析等待更新...

有感五首·其五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有感五首·其五创作背景

《有感五首》一般认为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当时杜甫在梓州一带。而杨伦持不同观点:“此诗或编在广德元年之春,事迹既多不合。或编在是年冬,方当蕃寇狓猖,乘舆播越,岂宜有‘慎勿吞青海’语,且此时而欲议封建,则亦迂矣。详其语意,当是收京后广德二年(764)春作。盖吐蕃虽退,而诸镇多跋扈不臣,公复忧其致乱,作此惩前毖后之词。未几,仆固怀恩遂引吐蕃、回纥入寇,亦已有先见。所谓编次得,则诗意自明也。”这五首诗和当时国家的政治军事有密切关系。

有感五首·其五作品简介

《有感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政论诗。这五首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抒发了作者在当时复杂时势下特有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情况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全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第五首诗“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邻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是武重文轻的具体表现。与第二首一正一反,托出杜甫的文治思想。第五首乃言表奏中之所不敢言,将第一首“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的问责,追进至人主:不信任武臣致使“兵残将自疑”,而偏重、姑息武人又致使文治不振,唯有人主自律,“愿闻哀痛诏”,才有中兴的希望。

有感五首·其五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 有感五首·其五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 独居有怀

    麝重愁风逼,罗疏畏月侵。怨魂迷恐断,娇喘细疑沈。数急芙蓉带,频抽翡翠簪。柔情终不远,遥妒已先深。浦冷鸳鸯去,园空蛱蝶寻。蜡花长递泪...

  • 箭镞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带箭君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