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巴陵望洞庭译文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秋登巴陵望洞庭赏析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居高临下,湖光山色,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色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色...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品信息
秋登巴陵望洞庭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长流夜郎中途获赦,结束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诗人随即乘舟东下,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南游洞庭、潇湘。《秋登巴陵望洞庭》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秋天。
秋登巴陵望洞庭作品简介
《秋登巴陵望洞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所见的景色,表达了悲秋的感情。全诗紧紧围绕洞庭湖秋色落笔,又着重刻画湖水,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画,画面上有不同色彩,有远景近景,有动有静,还有声响。诗中多用对仗,语言工整,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