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赏析
《采薇》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
采薇作品信息
采薇创作背景
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有三种说法。一、《毛诗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郑笺:“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乱,歌《采薇》以遣之。”可见毛诗认为《采薇》是周文王时事。旁证有《逸周书·叙》:“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玁狁。”朱右曾注:“《诗·采薇序》与此略同。”二、汉代说《诗》者还有齐诗、鲁诗、韩诗。三家诗与毛诗不同,认为《采薇》是周懿王时事,旁证有《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之故。’”三、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据铜器铭文考证,认为“《采薇》《出车》实同叙一事”,“《出车》亦宣王时事”。“从现代出土青铜器铭文看,凡记猃狁事者,皆宣王时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综上所述,《采薇》此诗的创作时代有周文王、周懿王、周宣王三说。从诗歌内容来看,文王说实不可取。因为从叙事看,是征战回还之事,绝非出征始发之事;从抒情看,但有忧伤之感,绝无慰藉之情,全诗也无一句天子之语,说是周文王歌《采薇》以遣戍役,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清儒崔述、姚际恒、方玉润都反对此说。说是周懿王时事,“经传皆无明文”(程俊英等《诗经注析》),《汉书》晚出,实是据诗立说,不能反证。说是宣王时事,所据为考古成果,又未得文献佐证。陈子展《诗经直解》谓:“玁狁患周,非止一世。”正可不必拘泥。方玉润《诗经原始》谓:“至作诗世代,都不可考。大抵遣戍时世难以臆断,诗中情景不啻目前,又何必强不知以为知耶?”
采薇作品简介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