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

当前位置:首页 > 两汉 > 14956

南辕北辙

更新时间: 2025-04-02 07:47:36 〔两汉〕刘向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http://www.ixingtai.com.cn/lianghan/737.html以上内容就是南辕北辙古诗全文,南辕北辙出自年代两汉,作者是刘向;您也可以点击南辕北辙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南辕北辙译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曰:“吾马良。”

他说:“我的马好!”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曰:“吾用多。”

他说:“我的路费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曰:“吾御者善。”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这些条件越好,那么(他)将离楚国越远啊。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赏析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南辕北辙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战国策
  • 文学体裁记叙文
  • 创作年代战国

南辕北辙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惠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南辕北辙作品简介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

南辕北辙作者简介

刘向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的诗词

  •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

  • 古八变歌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 耕田歌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

  •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悉民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