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译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曰:“吾马良。”
他说:“我的马好!”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曰:“吾用多。”
他说:“我的路费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曰:“吾御者善。”
他说:“我的车夫能干!”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这些条件越好,那么(他)将离楚国越远啊。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南辕北辙赏析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不妨也用这种说法,将一些故事、案例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更容易打动人。
南辕北辙作品信息
南辕北辙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惠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南辕北辙作品简介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