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译文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晚秋寻找远方的山,远方的山想过去的话不是很近。
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畛。
和谢惠连在山坡上道别,心中含着凄苦走上漫长的路途。
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
船到水中,朋友问并连的衣袖就只好分开了,想要离去但是心里又舍不得。
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
回头看直到头颈都酸痛疲倦了,舟船因河道弯曲而隐没不见。
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
船消失在河道才停止顾望,猛力划桨在骇人的波浪里追逐前行。
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
真想把一生的欢乐合在一起,与从弟并作这一次的千里之游。
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
当太阳落山了就停泊住宿,吧船上的缆绳系在临江楼上。
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
偏偏选中此地泊舟的理由,不仅是因为黄昏当息,更因为此地曾与从弟等同来共游。
淹留昔时欢,复增今日叹。
故地独栖,回忆当时的情景,也是稍纾离思,慰情聊胜无的办法。
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端。
现在离别的感情只是刚开始,更何况这只是悲愁的开端。
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
耳畔只听得,秋泉活活,哀猿嗷嗷,悲愁断肠的秋声,弥漫在夹江两岸。
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
闻此,戚戚新别之心,更引动了旧事万千,都来心头。
攒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
不堪新愁旧悲转相交煎的心情,就计算起行程,明日从鬼谷子修行的清溪出发。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傍晚就可到达浙东名胜剡中,而后日清晨就可攀登“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了。
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
在高出尘嚣的云霓中徜徉,山高路远,哪能预料回家的日期。
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
要是意外遇到接王子乔登山成仙的人,就断绝了你谢惠连的美好消息了。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赏析
全诗三十二句,八句一层,凡四层。
第一层写远游别弟,两情依依之状。起二句切题面“登临海峤”,并点明时令。深秋往寻远山,“山远行不近”,看似语意重复,细味之可感到诗人矛盾的心情,寻游之兴固佳,然而想起行程遥远又不禁愁从中来。“与子别山阿”两句点题面“初发彊中”,且以“含酸赴修畛”,将游兴与愁别的矛盾侧注到愁别中来。离情是如此的深重,往时携手联袂,今日中...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作品信息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创作背景
元嘉六年(429年)诗人四十五岁,谢惠连二十三岁,二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却志趣相投,感情相当深厚。谢惠连离开家乡北上京都,诗人一直送到郊外,久久不忍离去。这首诗为诗人赠给他的堂弟谢惠连所作。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作品简介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四层,每八句一层。第一层写作者与谢惠连等依依惜别的场景。第二层写旅途的经过,看到惊流泛棹,日落栖泊,往事都来心头。第三层承接第二层,写昔日兄弟共游时欢乐融合的回忆反而更增加了现今别离后的伤感。第四层与首章相呼应,将与从弟的惜别伤感之情在远游的遐想中如丝如缕般延伸开去。这首诗用词精妙,虚实详略安排恰当,构思巧妙,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