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更新时间: 2025-04-12 10:15:24 出自司马迁《史记》
原文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的出处和含义都相当明确。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在《史记》中,韩信(淮阴侯)在询问广武君(李左车)关于如何攻打燕国和齐国时,广武君以“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为理由,表示自己作为战败的将领,不配再谈论勇敢。
同样,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的意思是,战败的将领,不应该再谈论自己的勇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已经遭受失败或挫折的人,不应该再自诩自己的能力和勇气,而应该正视失败,吸取教训。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是刘邦的重要将领,他采用了巧妙的战术攻取了多个地区,但在某些战斗中也有失败的经历。广武君作为战败的将领,以此为由拒绝再谈论军事策略和勇敢,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谦虚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这句谚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在失败面前保持谦逊和自省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自吹自擂或逃避责任。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正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您喜欢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