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更新时间: 2025-04-24 23:52:12 出自李贽《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其一》
原文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其一》朝代:明代 作者:李贽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且喜六龙下食,因知二妙堪多。
诗的第一句“解粽正思端午”直接点明了节日背景,即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其中吃粽子(即“解粽”)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怀沙莫问汨罗”引用了屈原的典故。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因政治斗争失败而投汨罗江自尽。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用“怀沙”和“汨罗”来暗指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忆。
“且喜六龙下食”中,“六龙”可能指天上的龙,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而“下食”则可能是指人们享用端午节的粽子等美食,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喜庆氛围。
“因知二妙堪多”一句中,“二妙”可能指的是诗题中的“士龙”和“弱侯”,或者是他们的两个孙子,也可能是指端午节的其他美好事物。“堪多”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或事物的赞美和喜爱。
李贽(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他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著作包括《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猜您喜欢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