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更新时间: 2025-04-18 23:43:08 出自《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
原文
“故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出自《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逞强就会招来杀身的祸端,不逞强就会保留性命。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益,一种是祸害。”
“上天所厌恶的,有谁知道其中的缘故?天道的运行,是不与人争斗而能取得胜利,不与人言谈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然到来,从容不迫而善于谋划。天道就像一张大网,虽然稀疏但没有什么能漏掉。”
解释与归纳:
勇于敢与勇于不敢: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两种“勇”的概念。一种是“勇于敢”,即勇于逞强、强硬,但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杀身之祸;另一种是“勇于不敢”,即勇于柔弱、退让,这样的行为则能够保全生命。
天道与自然规律:老子通过描述天道的运行方式,强调了自然规律和无为而治的重要性。他认为,天道的运行是不与人争斗的,但它能够自然而然地取得胜利。这与人的有为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天网恢恢:这里的“天网”比喻天道的严密和公正,它虽然看似稀疏,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逃脱其掌控。这强调了天道对万物的制约和主宰作用。
综上所述,《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通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等论述,阐述了老子关于自然规律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柔弱胜刚强、退让保生命的道理。同时,通过“天网恢恢”等比喻,表达了天道对万物的制约和主宰作用。
猜您喜欢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