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83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更新时间: 2025-04-24 09:27:45 〔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21242.html以上内容就是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古诗全文,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岑参;您也可以点击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译文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帐且回东斋独眠。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赏析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之后。岑参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六月抵达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诗即作于居嘉州时。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作品简介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绘罗山人琴声的高妙动人,并借以抒发知音难遇的惆怅。全诗从四个方面着笔:一是直接描写曲调所表现的景物;二是将曲中表现的景物月演奏时的环境搅合在一起,以衬出琴技的高妙;三是凭着丰富的想象把曲调的感人心、泣鬼神的效果形象化;四是将弹琴人的形象与听琴人的感受写进去,以渲染气氛。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的诗词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

  • 古塞上曲七首·其七

    山接胡奴水,河连勃勃城。数州今已伏,此命岂堪轻。碛吼旄头落,风乾刁斗清。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

  • 嵩少

    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闲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辉。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流艳去不息,朝英亦疏微。...

  • 伤时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 送走马使

    新样花文配蜀罗,同心双带蹙金蛾。惯将喉舌传军好,马迹铃声遍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