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译文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赏析
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峨眉月与他相伴而行。而黄鹤楼前来自故乡的僧人,带来了峨眉月,让李白百感交集而追忆峨眉山月。诗中的“峨眉山月”既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是诗人与蜀僧晏关系的纽带。
此诗前两句“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是在写异地“看”蜀,表达了李白思念蜀地,赞美那里的心境。其实是影射自己的酸楚。简单两...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作品信息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当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晏上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两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中京又复为西京。乾元二年(759年),李白遇赦归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遇故友蜀地僧人来自峨眉,前往长安。这让李白勾起对峨眉山月的回忆。他曾经为寻道家真谛,在峨眉长住,那里的一山一景,包括日出月下,更多的峨眉开怀有朋相聚,高山流水,使这个重情重义的才子难以忘却。此时此刻在遇赦途中邂逅自峨眉来的故友,顿时百感交集写下这首绝妙七古。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作品简介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送别蜀僧晏所作,通过写峨眉山月,为临行的好友指点帝都王孙公子的喜好与唐王朝崇道的思想风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怀恋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峨眉山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