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43

望洞庭

更新时间: 2025-04-11 14:04:35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568.html以上内容就是望洞庭古诗全文,望洞庭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刘禹锡;您也可以点击望洞庭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望洞庭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

望洞庭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824年

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望洞庭作品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的诗词

  •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从军行七首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 赠太傅董公行状

    公讳晋,字混成。先皇帝时,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纥,诏公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为涵判官。回纥之人来曰:“唐之复土疆,取回纥力焉。约我为市,马既...

  •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 稻田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