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26

豫章行

更新时间: 2025-04-21 04:07:46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发成斑。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7015.html以上内容就是豫章行古诗全文,豫章行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李白;您也可以点击豫章行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豫章行译文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北风吹着胡马占据着汝州的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讨胡虏。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黄云惨淡。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马绕着旌旗,悲鸣追逐。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白杨为之萧索,秋月为之惨淡,早早地落入了豫章山中。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生于太平盛世,素不惯于与胡人打仗。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但为了尽忠报主,扫灭敌顽,不惜战斗牺牲。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其精诚可感,金石为开,岂能惧怕艰险?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楼船像长鲸一样在水中飞驰,波涛汹涌,激荡着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发成斑。

我这一曲悲歌,就暂停到这里,再奏下去的话,三军将士的头发都要白了。

豫章行赏析

诗开始四句,诗人概写了当时的战局。“胡风”即北风,这里暗指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因安史都是胡人。当时安史军正盘据鲁阳(今河南鲁山),一个“拥”字,既见到叛军的嚣张,又见到乱军乌合之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憎恶之情。“照海雪”,可见吴兵军容严整,威风凛凛的气势。然而,当时的唐军实在不会有这样的士气,这不过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愿望。“西讨何时还”,乍看有些突兀,使人...

豫章行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豫章行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安史军内部的自相残杀已使军力大不如前,但他们在中原-带仍十分猖獗。为了彻底平息叛乱,当时的东南人民仍然要不得已地送其子弟应征入伍,开赴前线。连年的战争,人民已精疲力尽,几到无丁可征的地步。李白在这一年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一名篇《豫章行》。

豫章行作品简介

《豫章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后,借乐府旧题写下的诗篇。此诗一方面对出征的战士以及百姓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鼓励征人顾全大局,支持平叛战争,英勇作战。这种矛盾心情构成了全诗凄惨与慷慨,沉痛与激昂交织在一起的格调。

豫章行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的诗词

  • 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

  •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

  •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不会悠悠时俗士,重君轻我意如何。...

  •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一声蝉到耳,千炬火然心。岳静云堆翠,楼高日半沈。引愁憎暮角,惊梦怯残砧。露白凝湘簟,风篁韵蜀琴。鸟喧从果烂...

  • 秋夕与梁锽文宴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