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23

夏日李公见访

更新时间: 2025-04-19 06:18:15 〔唐〕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朴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72690.html以上内容就是夏日李公见访古诗全文,夏日李公见访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您也可以点击夏日李公见访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夏日李公见访译文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朴流。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夏日李公见访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

夏日李公见访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夏日李公见访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夏,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一日有人李炎来访便作此诗。

夏日李公见访作品简介

《夏日李公见访》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贫居状况和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

夏日李公见访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