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06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更新时间: 2024-11-25 05:51:26 〔唐〕杜甫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9567.html以上内容就是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古诗全文,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您也可以点击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译文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如果在敌国死去,也无人报信。回到自己国家终于有人怜惜自己了。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到这里才能复见汉家天日,庆幸能见到太白、武功山。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置身朝班才觉影静而心苏,不似在乱军中时之眼穿而心死。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如今大唐国家社稷,一定振兴有望。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赏析

第三首开头劈空而至。一开始便假设了自己的死,死且无人知晓,是多么的惨淡,但未曾想到自己居然生还,足堪“自怜”。而“犹瞻”再次表达杜甫的“侥幸”和欣喜。“影静千官里”指自己暂时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和众朝臣一样侍奉天子,王夫之评价此句“写出避难仓皇之余,收拾仍入衣冠队里一段生涩情景,妙甚。非此则千官之静,亦不足道也。”“七校”是汉代的七种校尉,这里也代指朝廷百官...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757年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创作背景

唐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险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当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拜杜甫为左拾遗,这三首诗便是杜甫作左拾遗以后不久痛定思痛之作,因此第三首有“影静千宫里”的话。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作品简介

《喜达行在所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唐至德二载(757年)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他刚刚脱离了叛军的淫威,一下子又得到了朝廷的任用。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涛,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于是借诗表达一种极致的感情。虽然题目里有“喜达“二字表现最终的心情,但回忆中的故事依然悲壮而沉重。这三首诗都是欲扬先抑的结构,章法谨严,笔力苍老,到达行在所前与到达行在所后对比鲜明,体现了杜甫分明的爱憎和坚定的褒贬之情。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的诗词

  •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三春看又尽,两地欲如何。日望长安道,空成劳者歌。...

  • 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

  • 复杜温夫书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吾不对答...

  • 梁国祠

    梁国三郎威德尊,女巫箫鼓走乡村。万家长见空山上,雨气苍茫生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