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16

赠江华长老

更新时间: 2025-04-19 06:26:23 〔唐〕柳宗元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26616.html以上内容就是赠江华长老古诗全文,赠江华长老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柳宗元;您也可以点击赠江华长老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赠江华长老译文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

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赠江华长老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赠江华长老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赠江华长老创作背景

此诗是柳宗元写给一位江华籍老和尚的赠诗。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期(805—815年)。江华籍老和尚是写此诗前一年才由舂陵移居永州的。此诗应是诗人住龙兴寺时,出入寺庙观察有感后而写的。

柳宗元写诗赠与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柳宗元其人信仰佛教,他生长在具有习佛传统的家庭。中唐时期佞佛一时成为朝野的风气,被贬地永州,靠近禅宗活动中心法照盛地衡山;被贬时湖南禅宗也正是兴盛之时,加之诗人多年居住在寺庙,被贬后心灵需要慰藉,感情也需寄托。在这样的家庭、社会、居住环境以及心理需求下,很自然地就与佛教相濡以沫,水乳交融了。他热情而诚挚地研究与宣扬佛学,以至成为中国士大夫佛教信徒的一种典型,代表了一代文人佛教理解的理论高度。习佛成为他南荒“系囚” 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有关情节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有具体的描述——“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柳宗元关注佛门僧侣便是情理中的事情。其二是长老崇佛达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的境界:心无旁鹜,对物欲无所求,对佛理道义则孜孜以求,永不满足。这大概正是初贬永州的柳宗元,为打发无聊慰藉寂寞所想达到的境界。因此,他写下了这首敬慕僧侣的诗作。

赠江华长老作品简介

《赠江华长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由舂陵移居永州的老僧人简朴的生活。全诗可分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的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行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此诗的主要特点是运用白描手法和衬托手法刻画出一位生活简朴、清静无为的高僧形象。

赠江华长老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的诗词

  • 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室空无侍者,巾履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

  • 病鹘吟

    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雾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

  • 沙堤行呈裴相公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城外园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蔷薇乱发多临水,鸂鶒双游不避船。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白家唯有杯觞兴,欲把头盘打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