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43

长安晚秋

更新时间: 2025-04-11 13:27:41 〔唐〕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2702.html以上内容就是长安晚秋古诗全文,长安晚秋出自年代唐,作者是赵嘏;您也可以点击长安晚秋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长安晚秋译文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长安晚秋赏析

《长安晚秋》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

长安晚秋作品信息

  • 作品别称长安秋望、长安秋夕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尤]韵

长安晚秋创作背景

《长安晚秋》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长安晚秋作品简介

《长安晚秋》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寓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这首诗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长安晚秋作者简介

赵嘏

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猜你喜欢的诗词

  • 长安晚秋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秋霁

    垂老归休意,栖栖陋巷中。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滴羃侵檐露,虚疏入槛风。何妨一蝉嘒,自抱木兰丛。...

  •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赖有谢家馀景在,常教词客爽精神。...

  • 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