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91

阆山歌

更新时间: 2025-04-22 19:04:42 〔唐〕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28656.html以上内容就是阆山歌古诗全文,阆山歌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您也可以点击阆山歌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阆山歌译文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阆州城东的灵山呈现一片白色,而阆州城北的玉台山则一片碧绿。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虽然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当地的子孙后代却从来没有与祖先灵魂或相会。虽然世界上没有鬼神与人能真正相会,但这里的祭拜盛况可与嵩山、华山的清明活动相匹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中原地区的战争尚未结束,应建个茅屋来把青纱幔挂于屋址的墙壁上。

阆山歌赏析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州”是说明“地名”,当时阆中人已在被唐玄宗赐为“仙穴山”的灵山祭祖祭神,用大量的白花、白幡挂放于满山、满坡、满树枝,映衬得此山一片片白色而象征“灵山白”。“城东”“城北”,是在介绍相关的地理位置;“灵山、玉台”,是专指具体的地方;“白、碧”,是在以景喻事。这两句叙述了阆中当地的清明祭祀活动之事。

“松浮欲尽不尽...

阆山歌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阆山歌创作背景

广德元载(763年)秋天,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突然得到挚友房琯客死在阆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赶赴阆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恋上了阆中的山光水色。杜甫第二次从梓州到阆中,是广德二载(764年)春。杜甫的两次来阆,由于心境的巨大反差,一次因吊唁朋友,一次因迷恋阆中山水而喜游,所写的诗自然也反差巨大。他第一次到阆中所写的20多首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遣怀诗,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诸如《征夫》《警急》《王命》等,都是带泪沾血之作。第二次杜甫在攀登城南锦屏山时,天高心远,写下了这首《阆山歌》。

阆山歌作品简介

《阆山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此诗前六句叙景,后二句述情。全诗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并表达了对中原时局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忧国爱民之情。《阆山歌》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它与《阆水歌》一起成为杜甫在阆中时期的代表作。

阆山歌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的诗词

  •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 遣愁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 催宗文树鸡栅

    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愈风传乌鸡,秋卵方漫吃。自春生成者,随母向百翮。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课奴杀青竹,终日憎赤帻。蹋藉盘案翻...

  • 和蔷薇花歌

    仙机札札织凤皇,花开七十有二行。天霞落地攒红光,风枝袅袅时一飏。飞散葩馥绕空王,忽惊锦浪洗新色。又似宫娃逞妆饰,终当一使移花根,还...

  • 和乐天鹦鹉

    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