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36

大林寺桃花

更新时间: 2025-04-12 15:19:53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2948.html以上内容就是大林寺桃花古诗全文,大林寺桃花出自年代唐,作者是白居易;您也可以点击大林寺桃花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大林寺桃花译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赏析

《大林寺桃花》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

大林寺桃花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817年

大林寺桃花创作背景

《大林寺桃花》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大林寺桃花作品简介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自己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原来是对春天的错怪。春并未归去,不过是转到这山寺里来了。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的诗词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时清道合出尘埃,清苦为诗不杖媒。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势扶九万风初极,名到三山花正开。更有平人居蛰屋,还应为作一声雷。...

  • 销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