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34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

更新时间: 2025-04-07 10:19:48 〔唐〕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5927.html以上内容就是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古诗全文,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李益;您也可以点击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译文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应该像马援那样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何必像班超那样非要保全生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赏析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生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生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等待更新...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作品简介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是唐代李益的七言绝句,是一首边塞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