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10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更新时间: 2024-11-24 13:59:13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6206.html以上内容就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古诗全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李白;您也可以点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译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排遣万端愁思。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盛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创作背景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品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