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22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更新时间: 2024-11-25 01:31:26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8058.html以上内容就是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诗全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刘长卿;您也可以点击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译文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赏析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臺上落葉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作品信息

  • 作品别称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侵]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创作背景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作品简介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全诗抚今追昔,感慨深沉,风格悲壮苍凉,意境深远悠长。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作者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的诗词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 寄兄弟

    江城红叶尽,旅思倍凄凉。孤梦家山远,独眠秋夜长。道存空倚命,身贱未归乡。南望仍垂泪,天边雁一行。...

  • 商山四皓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

  • 春江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 一字至七字诗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