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11

一百五日夜对月

更新时间: 2024-11-25 00:50:30 〔唐〕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波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9368.html以上内容就是一百五日夜对月古诗全文,一百五日夜对月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您也可以点击一百五日夜对月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一百五日夜对月译文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波多。

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波加清澈皎洁吧?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一百五日夜对月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无家对寒...

一百五日夜对月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一百五日夜对月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寒食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诗人不说寒食,是由于冬至离妻出门,近计算其日,足见离家之久与思妻之久。

据陈贻焮的《杜甫评传》记载,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鄜州,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不料中途为判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写下《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月夜》的写作时间是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不知妻儿的生死,望月而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作于至德二年寒食节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的续篇。

一百五日夜对月作品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一百五日夜对月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的诗词

  •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波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西塞山下作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 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

    见与董生论《周易》九六义,取老而变,以为毕中和承一行僧得此说,异孔颖达《疏》,而以为新奇。彼毕子、董子,何肤末于学而遽云云也?都不知...

  • 初起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