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译文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毛延寿善画美女,他的画真能通神。他贪图的只是黄金,他只认黄金不认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王昭君马上弹着琵琶,怨愤地踏上沙漠行程。君不见那汉朝宫廷,长有隔生春的怨魂。
王昭君赏析
王昭君的故事,是中国历代诗人爱用的题材,其主旋律可用“昭君怨”三字概括。当然,诗人咏昭君,主旨也不一样,都是借题发挥。李商隐这一首《王昭君》,意在讽刺汉宫,同时又借王昭君以致慨。
其一,关于讽刺汉宫之喻意。首二句讽毛延寿,为讽刺汉宫作铺垫。后二句以“马上琵琶行万里”点明“昭君怨”,也是为末句作铺垫:“汉宫长有隔生春”才是诗人的重点。有汉宫,才有毛延寿...
王昭君作品信息
王昭君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李商隐传》载:“(开成)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开成四年(839年),令狐绹不省陈情,使李商隐沉沦使府,从此远涉天涯,永无还朝的希望,恍如隔世之人,无异于昭君出塞,一别长绝。故诗人托王昭君以自寓而作《王昭君》此诗,诗或大中二年(848年)桂州返京溯江入蜀,途经秭归昭君村作,或晚年咏史之什,无可定编。
王昭君作品简介
《王昭君》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为作者讽刺汉宫,并借王昭君以致慨,诗首句以毛延寿画工高超借指牛党中如令狐绹辈“言能通天”;二句感叹其只为一党之私利而不能奖拔贤才;三句以明妃自况,言己之沉沦使府;四句言明妃生前之艳容尚留汉宫,然为人省识、珍惜,当在隔世之后,喻自己今生今世已无望于朝籍,唯“声名佳句在”,或来生隔世而为人所知也。通首为比,凄惋入神,虽言语通俗,然寓意深,不觉鄙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