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

当前位置:首页 > 魏晋 > 121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更新时间: 2025-04-20 10:17:31 〔魏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http://www.ixingtai.com.cn/weijin/8650.html以上内容就是拟挽歌辞三首·其一古诗全文,拟挽歌辞三首·其一出自年代魏晋,作者是陶渊明;您也可以点击拟挽歌辞三首·其一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译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游魂飘散在何处?枯稿屍身存木棺。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娇儿找父伤心啼,好友痛哭灵柩前。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死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千秋万岁身后事,荣辱怎能记心间?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衹恨今生在世时,饮酒不足太遗憾。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赏析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而这三首挽歌诗又极有新意。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作品简介

《拟挽歌辞三首》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晚年的组诗作品。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一首诗是说死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儿女朋友痛哭。诗人豁达地说死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酒还未喝够便死了,有些遗憾。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猜你喜欢的诗词

  •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

    陶渊明魏晋
  • 咏怀八十二首·其四十一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阮籍魏晋
  •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其一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行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循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乱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

    陆机魏晋
  • 咏怀八十二首·其六十六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生命几何时...

    阮籍魏晋
  • 读山海经·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陶渊明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