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旱麓译文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
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
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
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
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大雅·旱麓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
大雅·旱麓作品信息
大雅·旱麓创作背景
《大雅》全都是西周的作品,它们主要是应用于诸侯朝聘、贵族宴飨等典礼的乐歌,除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的几篇刺诗外,基本内容是歌功颂德。《大雅·旱麓》一诗是《大雅》的第五篇,与下一篇《大雅·思齐》、上一篇《大雅·棫朴》,一般认为都是赞颂周文王的乐歌。《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大雅·旱麓作品简介
《大雅·旱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祭祀情景为君子(或指周文王)祝福的小诗。全诗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最后一章,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全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