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枌译文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绿树下跳起优美的舞蹈。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
选下个好日子好呀好风飘,城南门外的广场上真热闹。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漂亮姑娘放下积麻的活计,在集市上跳起欢快的舞蹈。
榖旦于逝,越以鬷迈。
聚会相亲好日子就在今朝,少男越过人群挡住她的道。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看你粉红笑脸好像锦葵花,她赠我一捧紫红的香花椒。
东门之枌赏析
《陈风·东门之枌》此诗是以小伙子为第一人称口吻写的,姑娘是子仲家的女儿。开篇就交代了男女欢聚的场所:陈国的郊野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这既是地点实写,也是交代春天胜景。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时光,美好的地点,一群美丽的人儿,做着美妙的事情:子仲家的姣好少女,跳着飘逸优美的舞蹈。春天来了,少男少女的春天来了,他们以曼妙的舞姿吸引着对方多情的目...
东门之枌作品信息
东门之枌创作背景
《陈风·东门之枌》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男女慕悦的诗。”它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朱熹《诗集传》曰:“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
《礼记·夏小正》说二月“绥多女士”。绥,《卫风·有狐》毛传云:“绥绥,匹行貌。”二月中成双结对的男女特别多,所以也有“怀春”一词。这不仅仅反映出与季节变化相应的生理本能;更有意义的是,也反映出这个时节的文化习俗。《周礼·地官·媒氏》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高禖是古代仲春二月祭祀的唯一神祇。宋代罗泌《路史·后纪二》云:“以其(指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注引《风俗通》云:“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可见,高禖是婚姻神、生殖神。在祭祀生殖神的佳期里男女可以放开禁忌而自由恋爱乃至交合,因此这种时候情歌和乐舞便特别兴盛。这种佳期以后逐渐成为民间的固定节日。
举行狂欢有一定的地方,这也与祭祀仪式所要求的地点相关。祭祀中有庙祭和墓祭两种。庙祭有一些相应的建筑,如宫、台、京、观、堂、庙等,《诗经》中的灵台、閟宫、上宫都是与上述祭祀狂欢相关的地方。墓祭则多在郊野旷原。溱洧、汉水、淇水等河边旷野也都是与上述祭祀狂欢相关的地方。历史上,燕之祖、齐之社稷、宋之桑木、楚之云梦是远比“南方之原”更为著名的祭祀狂欢地。
东门之枌作品简介
《陈风·东门之枌》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女慕悦的诗,写青年男女在良晨欢会交游于市井,唱歌跳舞,相互赠答,反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一种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语言欢快活泼,风格质朴自然。